三夏-中華語文大辭典
三夏三夏ㄙㄢ ㄒ丨ㄚˋsānxià1.舊稱農曆四月為孟夏,五月為仲夏,六月為季夏,合稱「三夏」。也指夏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曆六月。2.〈書〉三個夏季,即三年。[例]凡新墨不過~,殆不堪用(宋‧晁貫之《墨經‧新故》)。3.〈書〉古代樂曲《肆夏》、《韶夏》、《納夏》的統稱。[例]~,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與聞(《左傳‧襄公四年》)。4.★農業勞動中夏收、夏種、夏管的統稱。[例]正值~大忙季節。
三夏-辞源3
【三夏】㊀夏季三箇月。樂府詩集四四 晉 子夜四時歌 夏歌:“情知三夏熱,今日偏獨甚。”㊁三箇夏季,卽三年。宋 晁貫之 墨經 新故:“凡新墨不過三夏,殆不堪用。”㊂古樂曲名,卽 肆夏 韶夏 納夏的合稱。見 左傳 昭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