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孤-中国历代职官辞典
三孤
指少师、少傅、少保。此说出于汉代经学家,见许慎《五经异义》(《北堂书钞》卷五十引)。《周礼》只有“孤”,无“三孤”之称;以“孤”在“三公”之下,“卿大夫”之上。贾谊《新书》有三公、三少,尚无“三孤”。《汉书·百官公卿表》有三公、三少,并说:“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伪《古文尚书·周官》有三公、三孤,足证其出于后人伪造。详梅鷟《尚书考异》卷五。称“孤”之意,据杜佑《通典》卷二十,卷“孤,特也,言卑于公,尊于卿。”魏、晋、南北朝以后,三公成尊高的荣称。北周以三公、三孤同时为荣称,唐至明、清沿用。
三孤 -中国文化史辞典
周成王時立少師、少傅、少保,合稱三孤,是三公的副職。其地位低於公而高於卿。秦、漢以後廢,北周時複置。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複置,作為次相之任。明清無固定員額,而作為榮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