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梁-辞源3
【三梁】㊀地名。1.卽 南梁,古名 蠻子邑。在今 河南 汝州市西南。春秋時本稱 梁,戰國後,爲區别於 大梁(今 河南 開封)、少梁(今 陝西 韓城市南),而稱 南梁或 三梁。參閲 史記 田敬仲完世家、七二 穰侯傳 索隱及 正義。2.指 廣西 桂林一帶。陽江(今稱 桃花江)於 桂林原 文昌門附近經三道石梁,在 漓山(象鼻山)下匯入 漓江,故稱 桂林一帶爲 三梁。唐 李商隱 李義山文集一 爲滎陽公桂州謝上表:“三梁路阻,九嶠山遥。”㊁古代的一種禮冠,卽飾三梁的進賢冠。皇帝戴的五梁,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兩梁,博士以下一梁。唐 李賀 歌詩編一 竹:“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參閲 後漢書 輿服志下 進賢冠。
三梁-汉语大词典
三梁冠名。为公侯所服。古冠以竹为衬里,有一梁至五梁之分。
●汉蔡邕《独断》:“进贤冠,文官服之。前高七寸,后三寸,长八寸。公侯三梁,卿大夫、尚书、博士两梁,千石、六百石以下一梁。汉制礼无文。”
●唐李贺《竹》诗:“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王琦汇解:“吴正子以汉唐冠制,有三梁、两梁之制,恐指此。《周书》曰:‘成王将加元服,周公使人来零陵取文竹为冠。’徐广《舆服志杂注》曰:‘天子杂服,介帻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三梁进贤冠。’吴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