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歸-辞源3
【三歸】㊀ 論語 八佾:“管氏有三歸。”三歸,説不一:1.謂娶三姓女。戰國策 東周:“管仲故爲三歸之家。”注:“婦人謂嫁曰歸。”漢書 地理志下:“身在陪臣而取三歸。”三國 魏 何晏 論語集解亦主此説。2.臺名。漢 劉向 説苑 善説:“管仲故築三歸之臺,以自傷於民。”宋 朱熹 論語集注、元 金履祥 論語集注考證二皆從之。3.謂三歸指市租常例之歸之公者,桓公旣霸,遂以賞 管仲。語本 管子 山至數“則民之三有歸於上矣”。見 清 郭嵩燾 養知書屋文集一 釋三歸。㊁佛教合稱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爲三歸。魏書 釋老志:“故其始修心,則依佛、法、僧,謂之三歸。”歸,亦作“皈”。
三歸-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三歸ㄙㄢ ㄍㄨㄟsān guī①《論語.八佾》:「管氏有三歸。」三歸說法不一,有三種:⑴娶三姓的女子。《論語.八佾》:「管氏有三歸」句下何晏集解引包咸曰:「三歸,娶三姓女。婦人謂嫁曰歸。」⑵三歸臺。漢.劉向《說苑.善說》:「管仲故築三歸之臺,以自傷於民。」⑶地名。《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身老,賞之以三歸,澤及子孫。」②佛教上指三歸依。參見「三歸依三歸依」條。《水滸傳.第四回》:「長老用手與他摩頂受記道:『一要皈依三寶,二要歸奉佛法,三要歸敬師友。此是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