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牲五鼎-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三牲五鼎
【出典】 《礼记·祭统》: “夫祭也者,必夫妇亲之,所以备外内之官也。官备则具备。水草之菹,陆产之醢,小物备矣;三牲之俎,八簋之实,美物备矣;昆虫之异,草木之实,阴阳之物备矣。” 又,《孝经·纪孝行》: “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为孝也。”又,《孟子·梁惠王》:“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注曰:“三鼎,士祭礼,五鼎,大夫祭礼。”
又,《史记》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释义】 “三牲”指牛、羊、猪;“五鼎”即用羊、豕、肤(切肉)、鱼、腊五种食物放在鼎内。三牲五鼎(大夫五鼎)是祭祀供品;也可指日常食用的豪奢的食品。
【例句】 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高明南戏《琵琶
记》第四出《蔡公逼试》 [三学士])蔡公不满足“菽水之欢”,希望儿子能改换门庭,做高官,食三牲五鼎。
三牲五鼎-中华成语大词典
三牲五鼎
【拼音】:sān shēng wǔ dǐng
解释
原形容祭品丰盛。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
出处
元·高明《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
示例
纸灰起归何处?摆列着~,止不住短叹长吁。 ★明·冯惟敏《端正好·涞邑初度自述》套曲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食物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