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經-中華語文大辭典
三經三经ㄙㄢ ㄐ丨ㄥsānjīnɡ1.儒家的三部經書:(1)指《易經》、《詩經》、《春秋》。《漢書‧卷二十七‧五行志第七下之下》:「是故聖人重之,載於三經。」顏師古注:「謂《易》、《詩》、《春秋》。」(2)指《詩經》、《書經》、《周禮》。北宋‧王安石曾撰《毛詩義》、《尚書義》、《周官新義》,合稱《三經義》,或稱《三經新義》,故有「三經」之名。(3)指《孝經》、《論語》、《孟子》。如:清‧黃丕烈輯《三經音義》。2.指《詩經》「六義」中之賦、比、興。《朱子語類‧卷八十‧詩一‧綱領》:「『 三經』是賦、比、興,是做詩底骨子,無詩不有,才無,則不成詩。」一說《風》、《雅》、《頌》為三經。3.〈書〉指天時、地利、人和。[例]凡將立事,正彼天植,風雨無違。遠近高下,各得其嗣。~既飭,君乃有國(《管子‧版法》)。
三經 -中国文化史辞典
宋代對儒家三部經典的合稱。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六月,頒布王安石撰《毛詩義》、《尚書義》、《周官新義》,稱為《三經義》,或稱《三經新義》。因有“三經”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