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關 -中国文化史辞典
古代三個重要關口的總稱。各朝代所指不同。東漢指上黨關、壺口關、石陘關。三國時候,指陽平關、江關、白水關。明代以今河北省境內沿內長城的居庸關、倒馬關、紫荊關為“內三關”,今山西省境內沿內長城的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為“外三關”。是屯兵重地。此外,南朝時義陽即今河南信陽市南的平靖關、武勝關、黃峴關和五代時後周世宗從契丹統治下收複的今河北境內的瓦橋關、益津關和淤口關都總稱為三關。
三關-中華語文大辭典
三關三关ㄙㄢ ㄍㄨㄢsānɡuān古代三個重要關隘的合稱。著名的說法有四:一、上黨關、壺口關、石陘關,均在山西境內;二、陽平關(在陝西沔縣西)、江關(在四川奉節東)、白水關(在四川廣元西北);三、平靖關、武勝關、黃峴關,均在河南信陽南;四、溢津關、瓦橋關、淤口關,均在河北雄縣、霸縣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