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國-中華語文大辭典
上國上国ㄕㄤˋ ㄍㄨㄛˊshànɡɡuó1.〈書〉春秋時吳、楚諸國對中原諸侯國的稱呼。[例]吳為封豕長蛇,以荐食~(《左傳‧定公四年》)。2.〈書〉外藩對帝室、朝廷或附庸國對宗主國的稱呼。[例]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流惠下民(《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3.〈書〉指京師。[例]今海內無事,自~來者,皆言天子聰明英武,志欲致太平(《資治通鑑‧卷二二六‧唐紀四十二‧德宗建中二年》)。
上國-辞源3
【上國】㊀國都的上游地帶。左傳 昭十四年:“楚子使 然丹ॳѤ؊國之兵於 宗丘。”注:“上國在國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謂之上國。”㊁ 春秋時稱中原諸侯國爲上國,是與 吳 楚諸國相對而言。左傳 昭二七年:“(吳子)使 延州來 季子聘于上國。”疏引 服虔:“上國,中國也。蓋以 吳辟在東南,地勢卑下,中國在其上流,故謂中國爲上國也。”㊂諸侯稱帝室爲上國。文選 三國 魏 曹子建(植)與楊德祖書:“吾雖德薄,位爲藩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㊃京師,首都。唐 劉長卿 劉隨州集七 客舍贈别韋九建赴任河南……詩:“頃者遊上國,獨能光選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