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伶不俐-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不伶不俐ㄅㄨˋ ㄌㄧㄥˊ ㄅㄨˋ ㄌㄧˋbù líng bù lì①不乾淨、不清爽。《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濟川看看他們,再看看自己,覺著背後拖了一條辮子,像豬尾巴似的,身上穿的那不伶不俐的長衫,正合著古人一句話,叫做『自慚形穢』!」②沒有了結、糾纏不清。元.鄭廷玉《後庭花.第四折》:「我則道累著我,便教放了你,你可在這壁廂不伶不俐。」《二刻拍案驚奇.卷一〇》:「吃官司全得財來使費,我們怎麼敵得他過?弄得後邊,不伶不俐,反為不美。」
不伶不俐-中华成语大词典
不伶不俐
【拼音】:bù líng bù lì
解释
形容不尴不尬,不清不白。
出处
明·吴炳《疗妒羹·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示例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元-郑廷玉--《后庭花》:我则道累着我,便教放了你,你可在这壁厢不伶不俐。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吃官司全得财来使费,我们怎么敌得他过?弄得后边,不伶不俐,反为不美。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济川看看他们,再看看自己,觉着背后拖了一条辫子,像猪尾巴似的,身上穿的那不伶不俐的长衫,正合着古人一句话,叫做“自惭形秽”!
明-无名氏--《英烈传》:赤手空拳,如何图得大事?倘或做到不伶不俐,到不如一个愚妇愚夫。
清-笔练阁主人--《八洞天·一·补南陔》:(石氏道)你不要今日口硬,日后守不得,弄出不伶不俐的事来,倒坏我家风。
明末清初-李渔--《十二楼·生我楼·三》:孩儿向有求婚之意,此女亦有愿嫁之心;只是他父母口中还有些不伶不俐,想是见孩儿本钱短少,将来做不起人家,所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