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則-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不則ㄅㄨˋ ㄗㄜˊbù zé超出某一特定的範圍或數目。《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郡王給與身價,因此取名秀秀養娘。不則一日,朝廷賜下一領團花繡戰袍,當時秀秀依樣繡出一件來。」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折》:「不則向金盤中好看,便宜將玉手擎餐。」也作「不止」、「則不」。
不則聲-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不則聲ㄅㄨˋ ㄗㄜˊ ㄕㄥbù zé shēng沉默不語。《儒林外史.第五一回》:「只見那絲客人,眼兒紅紅的,在前艙裡哭。鳳四老爹同眾人忙問道:『客人,怎的了?』那客人只不則聲。」《紅樓夢.第一五回》:「正在得趣,只見一人進來,將他二人按住,也不則聲。」也作「不作聲」、「不做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