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剌-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不剌ㄅㄨˋ ㄌㄚˋbù là①語氣詞,無義。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來波,我怨感我合硬咽;不剌,你啼哭你為甚迭。」元.范子安《竹葉舟.楔子》:「我看起來,你穿著這破不剌的舊衣,擎著這黃甘甘的瘦臉,必是來投託俺家師父的。」也作「不倈」、「不沙」、「不喇」。②語尾助詞。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一折》:「對門間壁都有些酸辣氣味,只是俺一家兒淡不剌的。」
不剌-诗词曲语辞辞典
不剌衬字,为话搭头性质,犹之兀良或兀剌。惟自形式观之,其作用约有两类:一为另开下意,为转接语气用之为话搭头。
▶关汉卿《拜月亭》剧:“我怨感我合哽咽,不剌你啼哭你为甚迭?”甚迭,犹云甚的,参见172页“迭”。
▶又:“须是俺狠毒耶(爷)强匹配我成姻眷.不剌可是谁央及你个蒋状元?”
▶《乐府新声》下无名氏小令《寄生草》:“小梅香俄俄延延待把角门关,不剌谎敲才更深夜静须有个来时节。”上句言关门,下句转一意,言所欢须来,不可关门。谎敲才为詈辞.指所欢。
▶又:“它生的庞儿丰韵可人憎,不剌你眉儿淡了教谁画。”上句言貌美,下句转一意,言谁是画眉夫婿。
▶又:“恰相逢和我意儿差,不剌你不来时还我香罗帕。”上句言和我闹意见,下句转一意,言既然如此,不如还我罗帕,索性决绝也。上述《拜月亭》剧及《乐府新声》,据影印元刊本,各不剌字,皆打偏作小字,玩此知为曲中带白,唱时须轻轻带过以赶腔也。二为顺承上意,为加紧语气用之话搭头,此皆玩文自明,无事诠释。
▶三十种影印元刊本《追韩信》剧:“今日又不曾驱兵领将排着军阵,不剌怎消得我王这般捧毂推轮。”又见“不徕”“不沙”。不,语尾助辞。
▶《五剧笺疑》云:“不剌,北方语助词,不音铺,剌音辣去声,如怕人云怕人不剌的,嘘人云唬人不剌的。”盖为衬垫语辞之用,无意义可言也。又见“颠不剌”“破不剌”“淡不剌”“弯不剌”“嘴不剌”“杂不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