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勝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不勝衣ㄅㄨˋ ㄕㄥ ㄧbù shēng yī①恭敬退讓的樣子。《禮記.檀弓下》:「文子其中退然,如不勝衣。」《韓詩外傳.卷七》:「孔子曰:『昔者周公事文王,行事專制,事無由己,身若不勝衣。』」②體弱不能任衣服的重量。比喻瘦弱。《荀子.非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將不勝其衣。」宋.蘇軾〈次韻王鞏顏復同泛舟〉詩:「沈郎清瘦不勝衣,邊老便便帶十圍。」
不勝衣-辞源3
【不勝衣】㊀形容身體矮小衰弱,承擔不起衣服。荀子 非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將不勝其衣。”唐 高彦休 唐闕史下 辛尚書神力:“時 (辛)讜侏儒瘠瘁,如不勝衣。”㊁謙虚退讓的樣子。禮 檀弓下:“(趙)文子其中退然,如不勝衣。”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十一 怨怒:“夫 叔向者,不能言,退然不勝衣,爲 晉國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