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弔-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不弔ㄅㄨˋ ㄉㄧㄠˋbù diào①不善、不淑。《詩經.小雅.節南山》:「不弔昊天,亂靡有定。」漢.鄭玄.箋:「弔,至也,至猶善也。」②不哭弔或不表示哀憐撫慰。《禮記.檀弓上》:「死而不弔者,畏、厭、溺。」③不幸。《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紇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弔。」唐.張說〈祭石嶺戰亡兵士文〉:「何如不弔,罹此寇虜。」
不弔-辞源3
【不弔】㊀不合弔哭。禮 檀弓上:“死而不弔者三:畏、厭、溺。”畏,受冤屈死。厭,通壓,被壓死。溺,溺死。後來以三不弔指不正常的死亡。唐 李頻 梨嶽詩集 八月上峽:“免爲三不弔,已白一生頭。”㊁不善,不祥。詩 小雅 節南山:“不弔昊天,不宜空我師。”傳:“弔,至。”箋:“至猶善也,不善乎昊天,愬之也。”釋文:“弔,如字,又丁歷反。”左傳 昭二六年:“帥羣不弔之人以行亂于王室。”㊂猶言不幸。左傳 襄二三年:“敢告不弔。”亦作“弗弔”、“無弔”。書 大誥:“弗弔!天降割于我家。”左傳 成七年:“中國不振旅,蠻夷入伐,而莫之或恤,無弔者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