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舉-辞源3
【不舉】㊀古代逢大的天災人事,皆除去盛饌,偃息聲樂,稱作不舉。周禮 天官 膳夫:“大喪則不舉,大荒則不舉,大札則不舉,天地有烖則不舉,邦有大故則不舉。”左傳 莊二十年:“夫司寇行戮,君爲之不舉,而況敢樂禍乎?”疏:“是不舉者,貶膳食、徹聲樂也。”㊁不檢舉。史記 秦始皇紀三四年:“有敢偶語 詩 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㊂生子女而不養育。漢書九七下 孝成趙皇后傳:“初生時父母不舉,三日不死,乃收養之。”㊃不成,不能舉辦。玉臺新詠一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不舉-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不舉ㄅㄨˋ ㄐㄩˇbù jǔ①不舉辦、不興辦。《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②男子性器無法堅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