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逞之徒-汉语大词典
不逞之徒《左传·襄公十年》:“司马、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后因称犯法为非的人为不逞之徒。
●《后汉书·史弼传》:“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出入无常。”
李贤注:“逞,快也。谓被侵枉不快之人也。”
●《南史·谢庄传》:“容致不逞之徒,妄生矫诈。”
●清昭梿《啸亭杂录·台湾之役》:“爽文借以纠约群不逞之徒,啸聚将起事。”
●丁玲《水》三:“如有不逞之徒,想趁机捣乱,就杀头不赦。”
不逞之徒-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不逞之徒㊣ㄅㄨˋ ㄔㄥˇ ㄓ ㄊㄨˊbù chěng zhī tú釋義心懷不滿而鬧事的人。後漢書・卷六十四・史弼傳:「外聚剽輕不逞之徒,內荒酒樂。」或作「不逞之人」。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15077不逞之徒備註頻10書中國成語大辭典、成語辭典、實用成語辭典(1)(2)(2)、實用分類學生成語辭典(上)(下)、漢語成語考釋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遠流活用成語辭典、中國成語大辭典、成語大辭典(上)(下)、洪葉活用成語辭典號FL00000032091
“不逞之徒”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故意为非作歹,犯法作乱,专干坏事的那一类人。不逞:不得意,欲望得不到满足。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春秋时,郑国的公子子驷,派人刺杀了郑僖公,立僖公之子嘉为国君,即郑简公。郑国一些贵族公子对此非常不满,打算发兵讨伐。可是还没动手,就被子驷察觉,抢先一步,把他们通通杀死了。从此,子驷掌握了郑国的大权。
后来,子驷又重新划分贵族大夫们的封地,少给了田氏、堵氏、侯氏、子师氏四家的土地,他们都非常怨恨子驷。于是,几家就联合起五家贵族及一伙心怀不满的人,共同起来发兵讨伐子驷。最后,他们攻入国都,闯进宫中,杀死了子驷,劫持了简公。
后来,子驷之子子产,平定了这次叛乱,成为郑国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