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叉-中華語文大辭典
丫叉丨ㄚ ㄔㄚyāchā丨ㄚ ㄔㄚˋyāchà由樹枝生出的枝杈。也作「枒杈」(★今不用)、「丫杈」。[例]修剪~|颱風把~都颳斷了。
丫叉-汉语大词典
丫叉(I)交叉。
●宋陆游《冬晴与子坦子聿游湖上》诗之五:“双手丫叉出迎客,自称六十六年僧。”
●《秦并六国平话》卷中:“杀得宫娥如算子,丫叉尸首不堪闻。”
●鲁迅《野草·风筝》:“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
丫叉(II)1.状如丫形。
●《西游记》第八回:“﹝妖魔﹞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
2.树桠,枝丫。
●《东周列国志》第六四回:“俗语云:怪树怪丫叉。”
3.特指树枝分叉的地方。
●《何典》第八回:“忽抬头见大树大丫叉里,一只老乌在上面褪毛。”
4.指丫杖。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丫叉扶上碧楼阑,押住炉烟玳瑁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