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宮醴泉銘-中華語文大辭典
九成宮醴泉銘九成宫醴泉铭ㄐ丨ㄡˇ ㄔㄥˊ ㄍㄨㄥ ㄌ丨ˇ ㄑㄩㄢˊ ㄇ丨ㄥˊjiǔchénɡɡōnɡ lǐquán mínɡ唐代碑刻。魏徵撰文,歐陽詢書。楷書。唐太宗整修隋仁壽宮並改名為九成宮,於貞觀六年(632)夏前往避暑,宮殿一隅有甘泉湧出,乃立碑以為紀念。篆額「九成宮醴泉銘」,碑文二十四行,行五十字。為歷來學書者所推重,因搨摹過甚,字已剝落不堪。碑石在今陝西麟遊。
九成宮醴泉銘-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九成宮醴泉銘ㄐㄧㄡˇ ㄔㄥˊ ㄍㄨㄥ ㄌㄧˇ ㄑㄩㄢˊ ㄇㄧㄥˊjiǔ chéng gōng lǐ quán míng唐朝碑文。魏徵撰文,歐陽詢書,楷體。貞觀六年(西元632年)立。碑載唐太宗在陝西省麟游縣九成宮避暑時,發現地泉之事。字體溫潤峭勁,為歐陽詢晚年得意之作。傳世拓本以明代李祺藏北宋拓本最善。簡稱為「九成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