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辞源3
【九龍】㊀ 漢文帝(劉恒)有駿馬九匹,叫九逸,也叫九龍。參閲 山堂肆考二二○ 毛蟲 馬。詳“九逸”。㊁古人多以九龍爲裝飾,如 漢 魏有九龍殿,五代時 閩主 王延鈞作九龍帳;此外,還有九龍冠、九龍輿等。北京 故宮博物院和 北海公園皆有九龍壁,琉璃雕鏤。㊂舊時稱有才名的兄弟九人爲九龍,如 北魏 崔長瑜子 樞等九人,北齊 王昕兄弟九人,時人俱呼爲九龍。見 宋 王應麟 小學紺珠七 氏族。
九龍-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九龍ㄐㄧㄡˇ ㄌㄨㄥˊjiǔ lóng①傳說中的神獸,能治水。《抱朴子.內篇.金丹》:「能調和陰陽,役使鬼神風雨,驂駕九龍十二白虎。」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三折》:「今年是九龍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災。」②對一門九子的美稱。如北魏崔長瑜子樞等九人,人稱「九龍」;北齊王昕兄弟九人,風流蘊藉,世稱為「王氏九龍」。見宋.王應麟《小學紺珠.卷七.氏族類》。③半島名。參見「九龍半島九龍半島」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