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壁-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九龍壁ㄐㄧㄡˇ ㄌㄨㄥˊ ㄅㄧˋjiǔ lóng bì①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東大街路南,原為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府前的照壁。建於明洪武年間。由須彌座、壁身、斗栱及琉璃瓦頂構成。壁身以琉璃磚拼砌而成,九條巨龍翻騰於洶湧的雲海之中。構圖栩栩如生、造型古樸,為我國保留下來的九龍壁中最早的一座。②位在北平。一在故宮內廷東六宮內,一在北海天王殿西。北海九龍壁建於清乾隆年間,底座為青白玉石臺基,上有綠琉璃須彌座,座上的壁面,前後各有九條形態殊異、體態矯健、奔騰在雲濤中的蛟龍浮雕。為清代琉璃結構建築中的傑作。
大同九龍壁 -中国文化史辞典
在山西大同市內。原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照壁,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代王府於明末毀於戰火,惟此壁幸存。壁高八米,長四十五米餘,全部用五彩琉璃鑲砌。下有須彌座,鐫有麒麟、狻猊、獅、虎、象等浮雕。上為廡殿頂,有獸類脊飾。中部有巨龍九條,或昂首出雲,或伸爪奪珠,遒勁蟠曲,似欲離壁飛去。造型優美,氣勢雄偉,具有高度工藝水平。為我國現存最大之琉璃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