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丝-汉语大词典
乱丝1.紊乱的丝。常以比喻纷乱无绪的事物。
●《管子·枢言》:“纷纷乎若乱丝。”
●汉王充《论衡·案书》:“孰与剖破浑沌,解决乱丝。”
●唐韦应物《始至郡》诗:“到郡方逾月,终朝理乱丝。”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讲学而无宗旨,即有嘉言,是无头绪之乱丝也。”
2.喻指散乱的头发。
●唐王建《旧宫人》诗:“先帝旧宫宫女在,乱丝犹挂凤凰钗。”
乱丝理-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乱丝理
【出典】 三国吴·谢承《后汉书》:“方储为郎中。章帝使文郎居左,武郎居右。储正住中,曰:‘臣文武兼备,在所施用。’上嘉其才,以繁乱丝付储,使理。储拔佩刀三断之,对曰:‘反经任势,临事宜然。’”(据《事类赋》卷十《丝》:“方储断之而得宜”《注》引)《北齐书》卷四《文宣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高祖是之。”
【释义】 东汉方储、北齐高洋,均有以快刀斩治乱丝的故事。后因用作称美理乱有方的典故。
【例句】 万岁持之护天子,得君乱丝与君理。(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2362)这里以理乱丝为喻,谓赵公能用大食刀为君王平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