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象曆 -中国文化史辞典
東漢末劉洪編制的曆法。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至天紀四年(280年)實施。乾象曆以前的太初曆和四分曆都用月球的平均運動推算朔望,實際上月球繞地球運行的軌道近於橢圓,因而運行速度並不均勻,它在近地點走得最快,而近地點的位置也並不固定。乾象曆第一次變更古曆,不僅記有月道近地點移動,還以近地點為中心,詳細記載每天的月球實際運行度數,定出比較精確的近點月為27.55336日。乾象曆還第一次定出了交食食限的數值,在交食預報上也是個重要的發明。
乾象曆-中華語文大辭典
乾象曆乾象历ㄑ丨ㄢˊ ㄒ丨ㄤˋ ㄌ丨ˋqiánxiànɡlì一種陰陽曆。東漢末年劉洪創制,以黃道渾儀觀測月行快慢的乾(天)象而得名。是中國第一部記錄月球運動不規律的曆法。創制定朔算法,提出日月食限概念,以365.2462天為曆年,29.53054天為曆月,比前代曆法更為精密。三國吳‧黃武二年(223)頒行,沿用至吳末年(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