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乘-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二乘ㄦˋ ㄕㄥˋèr shèng佛教用語:⑴大乘和小乘的合稱。佛教宗派中主張自利和眾生空的是聲聞乘,又稱為「小乘」,因為能載度的眾生較少。發願為利益一切眾生而修行佛道和主張眾生空和法空的是佛乘,又稱為「大乘」,因為能載度利益的眾生較多。《大智度論.卷四》:「欲辯二乘義故,佛乘及聲聞乘,聲聞乘陜小,佛乘廣大。」⑵小乘。因小乘包含聲聞乘和獨覺乘。獨覺乘亦主張自利和眾生空,但由於他的證悟不待他人教導聞法,是自己覺悟的,故稱為「獨覺」。
二乘-汉语大词典
二乘(I)佛教语。一般。包括声闻乘与缘觉乘。
●南朝梁沈约《内典序》:“义隐三藏之外,事非二乘所窥。”
●《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若以智慧照烦恼者,此是二乘小儿,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二讲:“二乘只是方便,大乘才是究竟。”
二乘(II)即贰乘。副车。
●《列子·周穆王》:“巨搜氏乃献白鹄之血以饮王,具牛马之湩以洗王之足,及二乘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