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汉语大词典
二九1.即十八。
●汉扬雄《太玄·图》:“玄有六九之数,策用三六,仪用二九,玄其十有八用乎?”
范望注:“不正言十八而言二九者,玄之辞也。”
●南朝梁沈约《内典序》:“巨相四八,照曜于大千;尊法二九,包笼乎无外。”
按:小乘之宗,计有二九十八部之分派。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韩子文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所以年过二九,尚未有亲。”
2.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唐令狐楚《九日言怀》诗:“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
3.指冬至进九后的第二个九天。即冬至日起的第十天至第十八天。民谚:“一九、二九不出手。”
一二九运动-汉语大词典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目标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进一步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救国。运动很快发展到全国各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全国人民的爱国运动达到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