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讹-汉语大词典
互讹谓古籍中上下两句的文字互相讹误。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上下两句互误例》:“古书有上下两句平列,而传写互误其字者。《诗·江汉》篇:‘江汉浮浮,武夫滔滔。’王氏引之曰:‘当作“江汉滔滔,武夫浮浮。”’……写经者‘滔滔’‘浮浮’上下互讹。”《管子·侈靡》“使君亲之际同索,属敬也;使人君不安者,属察也”郭沫若校:“‘察’与‘际’互讹。” [/trn]互访[trn]互相访问。
●胡耀邦《在金日成总书记的欢迎宴会上的讲话》:“两国互访的各种代表团,也由1981年的上百个,增加到1983年的两百多个。” [/trn]互证[trn]相互证明。
●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顾炎武》:“酌古通今,旁推互证。” [/trn]互词[trn]即同义词。
●《医宗金鉴·伤寒论注·辨阳明病脉并治全篇》“不能食,名中寒”集注引明方有执曰:“中寒,即伤寒之互词。” [/trn]互走[trn]交错连绵。
●唐韩愈《南山诗》:“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 [/trn]互跪[trn]佛家语。谓两膝交换而跪。
●《大藏经·释氏要览》卷中:“天竺之仪也。谓左右两膝互跪着地,故释子皆右膝。若言胡跪,音讹也。” [/trn]互辞[trn]互文。
●清俞樾《群经平议·论语一》:“‘加我数年吾以学易’,上言‘我’,下言‘吾’,乃互辞也。”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错综成文例》:“于豆言‘荐’,于笾言‘彻’,互辞耳。”详“互文”。 [/trn]互通有无[trn]互相交换以满足各自的需要。
●曹禺《王昭君》第三幕:“现在汉匈互通有无,‘关市’大开。” [/trn]互郎[trn]见“互市牙郎”。
● [/trn]互错[trn]彼此交错。
●清刘大櫆《重修孙公桥记》:“别精粗,稽厚薄,子母钩贯,阴阳互错。” [/trn]亓[trn]qi
ㄑ〡ˊ〔《集韵》渠之切,平之,群。〕亦作“丌”。1.“其”的古字。
●《墨子·备梯》:“身死国亡,为天下笑,子亓慎之。”一本作“丌”。
2.姓。
●汉代有亓辉。见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二·汉碑异姓》。
●《明史·方从哲传》有亓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