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侯七贵-中华成语大词典
五侯七贵
【拼音】:wǔ hòu qī guì
解释
泛指达官显贵。
出处
唐·李白《流夜郎赠卒判官》诗:“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示例
阿英《灯市》:“天子以至于~,又为什么要提倡灯会呢?”
近义词
五侯九伯、达官显宦、达官显贵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五侯七贵-典故小词典
汉代的权贵之家, 都曾煊赫一时。后用作权贵群体的代称。
〔出典〕五侯: 见〔五侯鲭〕。七贵: 潘岳《西征赋》称“窥七贵于汉庭”( 注:“ 汉庭七贵: 吕、霍、上官、丁、赵、傅、王, 并后族也。”)。但多个朝代,均有“五侯”、“七贵”。就“七贵”来说, 隋亦有“七贵”( 见《北史·隋越王侗传》) ,元亦有“七贵”( 见《元氏掖庭记》)。“五侯”,光汉代内戚就有王氏五侯、梁氏五侯。《后汉书· 陈蕃传》:“前梁氏五侯, 毒遍海内。”( 李贤注:“五侯谓胤、让、淑、忠、戟五人,与冀同时诛。”)此外还有宦者五侯( 见《后汉书·宦者传· 单超传》)。由此可见, 五侯、七贵的现象很有代表性,故二者并称。
〔用例一〕君莫舞, 五侯七贵皆尘土!
〔用例二〕唐代张谓《赠乔林》:“如今五侯不待客, 羡君不入五侯宅; 如今七贵方自专,羡君不过七贵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