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塞名。即 汉 五原 郡之 榆柳塞。在今 内蒙古自治区 五原县。《汉书·匈奴传下》:“呼韩邪单于 款 五原塞,愿朝三年正月。”唐 贾至《出塞曲》:“传道 五原 烽火急,单于昨夜寇新 秦。”
2.地名合称。在今 陕西省。唐 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仇兆鳌 注引《长安志》:“长安、万年 二县之外,有 毕原、白鹿原、少陵原、高阳原、细柳原,谓之五原。”
3.地名合称。在今 宁夏 境内。唐 骆宾王《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陈熙晋 注:“五原谓 龙游原、乞地千原、青岭原、可嵐贞原、横槽原也。”
4.指 唐 韩愈《原道》《原性》《原人》《原鬼》《原毁》五文。明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原》:“自 唐 韩愈 作‘五原’,而后人因之。”
五原-汉语大词典
五原1.关塞名。即汉五原郡之榆柳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
●《汉书·匈奴传下》:“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朝三年正月。”
●唐贾至《出塞曲》:“传道五原烽火急,单于昨夜寇新秦。”
2.地名合称。在今陕西省。
●唐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
仇兆鳌注引《长安志》:“长安、万年二县之外,有毕原、白鹿原、少陵原、高阳原、细柳原,谓之五原。”
3.地名合称。在今宁夏境内。
●唐骆宾王《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
陈熙晋注:“五原谓龙游原、乞地千原、青岭原、可岚贞原、横槽原也。”
4.指唐韩愈《原道》《原性》《原人》《原鬼》《原毁》五文。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原》:“自唐韩愈作‘五原’,而后人因之。”
五原-辞源3
【五原】㊀郡、縣名。秦 九原郡,漢武帝 元朔二年改置 五原郡,治 九原縣(今 内蒙古 烏拉特前旗東南,一説在今 包頭市西)。同年置 五原縣,屬 五原郡。參閲 漢書 地理志下、水經注三 河水。參見“九原㊂”。㊁ 唐代 長安 萬年二縣,有 畢原 白鹿原 少陵原 高陽原 細柳原,合稱五原。唐 杜甫 杜工部草堂詩箋十一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五原空壁壘,八水散風濤。”㊂ 唐代 龍游原 乞地干原 青嶺原 可嵐貞原 橫槽原。也稱五原。在今 寧夏境内。唐 駱賓王 駱臨海集箋注四 早秋出塞寄東臺詳正學士詩:“促駕逾三水,長驅望五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