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終始 -中国文化史辞典
亦即“五德轉移說”,是一種曆史循環論。發凡於戰國時齊人鄒衍。《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他著有《終始》、《大聖》十餘萬言,“稱引天地剖判以來,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若茲”,認為自從開天辟地以來,五德(即五行)周而複轉,每個朝代的統治者恰好與五德相配,以後的朝代也應與之相因,而推演下去的征兆是應驗的。其著作今散佚。在《呂氏春秋·應同篇》內保留了他的從黃帝轉移到文王的五德說。如黃帝屬土,夏禹屬木代黃帝而興,是木克土;商湯屬金,代夏而起,是金克木;周屬火,代商而立,是火克金。他預言“代火者必將水”,“色尚黑”。故秦統一後以水德,尚黑色。
五德終始-中華語文大辭典
五德終始五德终始ㄨˇ ㄉㄜˊ ㄓㄨㄥ ㄕˇwǔdé-zhōnɡshǐ戰國末期陰陽家鄒衍的學說。指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相剋和終而復始的循環變化。鄒衍以此說明歷史的變遷與王朝的更替。如說夏商周三個朝代的遞嬗,就是火(周)剋金(商)、金剋木(夏)的結果,從而虛構出一個「五德終始」的循環論體系。也作「五德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