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際 -中国文化史辞典
詩經學術語。漢代《齊詩》學者翼奉所傳。以為:午亥之際為革命,卯酉之際為改正。卯為《天保》;酉為《祈父》;午為《采芑》;亥為《大明》。又以為亥為革命,是一際;亥又為天門,出入候聽,是二際;卯為陰陽交際,是三際;午為陽謝陰興,是四際:酉為陰盛陽微,是五際。《天保》、《祈父》、《采芑》、《大明》,都是《詩經》篇名。它把《詩經》中的篇章和陰陽五行相配合,借天變災異來附會經義,用以推論政治得失,是今文詩學的一種說解。清陳壽祺《左海經辨·詩有六情五際辨》和清陳喬樅《三家詩遺說考》有專門解釋。
五際-辞源3
【五際】漢初 詩經有 齊 魯 韓三家。齊詩説詩,附會陰陽五行之説,認爲每當卯、酉、午、戌、亥是陰陽終始際會的年頭時,政治上就必然發生重大變動。説見 漢書七五 翼奉傳“詩有五際”注。參閲 詩 周南 關雎 序“是謂四始,詩之至也”疏。孔 疏與 顔 注説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