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幹-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井幹ㄐㄧㄥˇ ㄏㄢˊjǐng hán①井上木欄。《莊子.秋水》:「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也作「井榦」。②古人築樓臺,底木材交錯架構,如井幹一般,故以井幹泛指樓臺。《文選.謝朓.同謝諮議銅雀臺詩》:「繐幃飄井幹,樽酒若平生。」唐.上官儀〈故北平公挽歌〉:「寂寂琴臺晚,秋陰入井幹。」也作「井榦」。
井幹-辞源3
【井幹】㊀井上圍欄。亦作“井榦”。莊子 秋水:“吾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注:“幹,當從木,作榦。”宋史三三三 楊佐傳:“如是累月,井榦一新。”㊁樓名。在 漢 長安 建章宮北。史記 孝武紀:“乃立 神明臺 井幹樓,度五十餘丈,輦道相屬焉。”索隱:“言築累萬木,轉相交架,如井幹。”漢書 郊祀志下 注:“井幹者,井上木欄也,其形或四角,或八角。張衡 西京賦云‘ 井幹疊而百層’,卽謂此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