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牧-汉语大词典
井牧谓按土质区划田地,或为井田耕作,或为牧地畜牧,二牧而当一井,以便于授田、贡赋。
●明宋濂《文原》:“天衷民彝之叙,礼乐刑政之施,师旅征伐之法,井牧州里之辨,华夷内外之别,复皆则而像之。”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四:“此以五十田为赐,如九田为一井,为数自不合,即一田为一井亦与井牧法不合。”
井牧-辞源3
【井牧】經書中記載的 周代的田制。平坦之地,九夫爲井;低濕之地,九夫爲牧。井地根據土質不同分爲上等不易(易是休耕的意思,不易是不需要休耕)之地、中等一易(耕一年休耕一年)之地,下等再易(耕一年休耕兩年)之地三等,各家之地根據土質狀況分别是一百畝、二百畝、三百畝。牧地比照中等一易的井地,二牧當一井。田税按井牧繳納。左傳 襄二五年:“牧隰臯,井衍沃。”周禮 地官 小司徒:“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四丘爲甸,四甸爲縣,四縣爲都,以任地事,而令貢賦,凡税斂之事。”注:“鄭司農(衆)云:井牧者,春秋傳所謂‘井衍沃,牧隰臯’者也。(鄭)玄謂:隰臯之地,九夫爲牧,二牧而當一井。今造都鄙,授民田,有不易,有一易,有再易,通率二而當一,是之謂井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