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陽-辞源3
【亢₂陽】“陰”、“陽”是我國古代思想中一對互相對立的槪念。亢陽,指“陽”極盛之意。易 乾“上九,亢龍有悔”疏:“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又指陽光熾烈,久旱不雨。故天旱曰亢陽。藝文類聚一○○ 三國 魏 曹植 誥咎文:“亢陽害苗,暴風傷條。”文選 晉 成公子安(綏)嘯賦:“濟洪災於炎旱,反亢陽於重陰。”亦喻執政者專橫殘暴。漢 王充 論衡 順鼓:“春秋曰:‘人君亢陽致旱,沈溺致水。’”也作“炕陽”。參見該條。
亢陽-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亢陽ㄎㄤˋ ㄧㄤˊkàng yáng①陽氣極盛。《易經.乾卦.上九》「亢龍有悔」句下唐.孔穎達.正義:「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明史.卷二二七.陸樹德傳》:「仲夏亢陽月,宜益慎起居。」②旱災。三國魏.曹植〈告咎文〉:「亢陽害苗,暴風傷條。」《周書.卷三〇.于翼傳》:「舊俗,每逢亢陽,禱白兆山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