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鈔 -中国文化史辞典
金、元兩代使用的紙幣。交易時用之,故名。金海陵王貞元二年(1154年),設立交鈔庫,開始發行交鈔。分大鈔小鈔兩類,和銅錢並用。大鈔分一貫、二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種,小鈔分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五種。起初以七年為限,到期換領新鈔。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取消使用期限,可以無限期流通,這在中國紙幣發展史上,是一件劃時代的事。元代繼續發行交鈔,如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發行“中統寶鈔”,元順帝至正十年(1350年)發行“至正交鈔”。
交鈔-辞源3
【交鈔】㊀ 宋代朝廷所發兑換錢物的憑證。宋史 食貨志下五 茶上:“後 建安 襄 復州務廢,京城務雖存,但會給交鈔往還,而不積茶貨。”又三二六 蔣偕傳:“屬兵粮乏絶,朝廷方募民入粟,增虚直,給券詣京師射取錢貨,謂之交鈔。”㊁ 金 元發行的紙幣。交易時用之,故名。宋 范成大 攬轡錄:“金本無錢,惟 煬王 亮嘗一鑄 正隆錢,絶不多,餘悉用 中國舊錢,又不欲留錢于 河南,故倣 中國楮幣,於 汴京置局造官會,謂之交鈔,擬見錢行使,而陰收銅錢,悉運而北。”金史 食貨志三 錢幣:“海陵庶人 貞元二年遷都之後,户部尚書 蔡松年復鈔引法,遂製交鈔,與錢並用。……印一貫、二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等,謂之大鈔;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五等,謂之小鈔。”蒙古汗 窩濶台八年也發行過交鈔,忽必烈 中統元年發行 中統交鈔,使用較久,元順帝 至正十年發行過 至正交鈔。金時設有交鈔庫,負責發行兑換交鈔等事務。參閲 金史 百官志二,續文獻通考八 錢幣二、九 錢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