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報-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京報ㄐㄧㄥ ㄅㄠˋjīng bào清代北京由報房商人發行販售類似報紙的出版物。以活體木字排印,內容包括內閣發抄的皇帝諭旨、大臣奏議等京城內的官方文書、政治情報。頁數不定,一月一期。《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這個旨意,從內閣抄了出來,幾天兒工夫,就上了京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七回》:「頭回看見京報有他的奏章,說是已經降了多少,每人給與薙刀一把,大約總有些降服的。」
京報-辞源3
【京報】清代 北京報房發行出售的類似報紙的出版物,也叫邸鈔,始設於 明 崇禎四年,明 崇禎十一年始用活體木字排印。内容包括内閣發抄的皇帝諭旨、大臣奏議等官方文書和其他政事等,多者十餘頁,少者五六頁。一月一期。至 清末爲近代報紙所代替。參閲 清 周壽昌 思益堂日札四 京報、六部成語註解 京報起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