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鬲-汉语大词典
人鬲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对家内奴隶和生产奴隶的统称。
●郭沫若《关于中国古史研究中的两个问题》一:“庶人肯定是耕作奴隶,证据是《大盂鼎》:‘锡汝邦司四伯,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锡夷司王臣十又三伯,人鬲千又五十夫。’‘人鬲’是通过战争俘虏来的奴隶,是无可争议的。‘人鬲’中包括‘自驭至于庶人’,驭是家内奴隶,庶人的地位是在家内奴隶之下的。”
人鬲-中国历史辞典
也简称“鬲”。西周对俘虏或奴隶的称谓。《盂鼎》:“易(赐)女(汝)邦司四白(伯),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易(赐)尸(夷)司王臣十又三白(伯),人鬲千又五十夫。”《令簋》:“姜商(赏)令贝十朋,臣十家,鬲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