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以逸待勞以逸待劳-中华成语大词典
以逸待劳
【拼音】:yǐ yì dài láo
解释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出处
《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示例
他踞了碉楼,~,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近义词
养精蓄锐、用逸待劳
反义词
疲于奔命
歇后语
屏风马气死巡河炮
语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作战、工作等方法
英文
wait at one's ease for the fatigued enemy
成语故事
东汉初年,隗嚣占据陇西,后投降四川称帝的公孙述,汉光武帝派冯异为征西大将军。冯异想进攻恂邑,隗嚣也率军进攻。冯异手下建议避免正面交锋,冯异主张先占据该城,然后以逸待劳,等待疲劳的隗嚣来攻,这样把隗嚣打得狼狈不堪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若未可入,则深壁高垒,以逸待劳。
现代-毛泽东-第五章第三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东汉-班固等--《汉书·赵充国传》:烽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
宋-周密--《齐东野语·二张援襄》:北军盖得逃卒之报,遂据洲上,以逸待劳。
现代-姚雪垠-一卷七章-《李自成》:闯王担心的不是这些墩、堡,而是听说孙传庭已经亲率重兵在这里以逸待劳。
清-李宝嘉-一八回-《官场现形记》:我们也只可以逸待劳,以静待动,等他们来请教我们。
现代-沈从文--《湘行散记·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老朋友说,若把行李带去,到码头边叫小划子时,那些吃水上饭的人,会‘以逸待劳’,把价钱放在一个高点上,使我们无法对付的。
清-吴敬梓-第四三回-《儒林外史》: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难以刻期取胜。
现代-朱自清--《海行杂记》:他们是以逸待劳的,乐得和你开开玩笑,所以一切反应总是懒懒的,冷冷的,你愈急,他们便愈乐了。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已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的敌军,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称为以逸待劳。
yǐ yì dài láo
1、打仗,如能有效地运用“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军事策略,就可以克敌制胜。
2、在游击战争中,我军常常以逸待劳,以少胜多,把远道而来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3、由于球场离我们很近,大家以逸待劳赢得了比赛。
4、我军应充分休息,然后以逸待劳,歼灭来犯之敌。
5、不过,让总统这样以逸待劳,坐等选举大战,那会更加危险。
6、这一场比赛的胜队将获得决赛权,和以逸待劳的我队争夺冠军。
7、这次战斗我们采取的是以逸待劳,以众对少的战术,可以说是稳操胜算了。
8、以逸待劳,以主制客,此乃百战百胜之势。
9、他採用以逸待劳的方法,等待最佳时机来临才採取行动。
10、在决赛之前,老师嘱咐大家要注意保存体力,以逸待劳,结果获胜。
11、一张一弛的近义词是以逸待劳、休养生息。
12、面对远来疲惫的对手,我队则是以逸待劳,从容应战。
13、占据高地,以逸待劳,主动回击,以制服来犯之敌。
14、此法优点:以逸待劳,守株待兔,有成就感。
15、此计让敌军忙于奔波,好让我军以逸待劳,将他们一举歼灭。
16、我现在可以以逸待劳,测试通过而我几乎没做任何事情。
17、稳坐网中的蜘蛛,以逸待劳地等候猎物上门。
18、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采取以逸待劳、避实就虚的战术。
19、敌军经过长途跋涉,力量已削减大半,反观我军以逸待劳,必可一战而胜。
20、而如果周日在主场对阵国王的话,那么马刺就能以逸待劳,等待小牛的造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