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元年》:[苏]味道前后在相位数岁,依阿取容,尝谓人曰:”处理不宜明白,但摸稜持两端可矣。“时人谓之”苏摸稜“。
明-宋濂--《送黄仲恭赴官余姚序》:强者忿鸷自将,与守抗衡;弱者依阿取容,又一切局于钳制,不敢吐一气,出一辞。
近代-吴趼人-一回-《痛史》:幸得结识了贾似道,似道提了他一把,就频频升官,授了同知枢密院事。所以他对于贾似道,总是依阿取容,没有一件事不是禀命而行,惟命是听。
现代-郭沫若--《银杏》诗: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
明-宋濂--《宋学士文集·三·故承直郎刑部司 门员外王君墓志铭》:孟远,刚方人也,或有过而折其非,视依阿取容者,贱之,不与交语。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序》:又不依阿取容以循世俗,使怨嫉谤怒丛于一身,以受侮于群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