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對-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借對ㄐㄧㄝˋ ㄉㄨㄟˋjiè duì一種詩文中的對仗方式。可分為兩類:一、借音為對。如唐朝孟浩然的〈裴司士員司戶見尋〉詩「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中「楊」借「羊」音與「雞」對;劉禹錫的〈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中「鴻」借「紅」音與「白」對。二、借義為對。如唐杜甫的〈曲江〉詩二首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詩中「尋常」義為平常,但古時八尺為尋,倍尋為常,故以其長度單位義與數字「七」、「十」相對。
借對-辞源3
【借對】古人詩文的一種修辭方法。也叫假對。有用同音字借對的,如 唐 杜甫 杜工部詩史補遺九 哭李常侍嶧之二:“次第尋書札,呼兒檢贈詩。”借“第”字作“弟”字,對“兒”字。有用字面借對的,如 藝文類聚四七 南朝 梁 沈約 司徒謝朏墓志銘:“以彼天爵,鬱爲人龍。”以“爵”爲“雀”,與“龍”爲對。參閲 宋 嚴羽 滄浪詩話 詩體借對、清 趙翼 陔餘叢考二三 借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