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璽-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傳國璽ㄔㄨㄢˊ ㄍㄨㄛˊ ㄒㄧˇchuán guó xǐ秦始皇取藍田玉做成印信,令李斯在上面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字樣。子嬰降漢時獻出,高帝即位乃佩帶之,後世代相傳,號為傳國璽。見《後漢書.卷四八.徐璆傳》唐.章懷太子注引衛宏。
傳國璽-辞源3
【傳國璽】皇帝的印章。也稱 秦璽。秦以前以金、玉、銀爲方寸璽,秦以來皇帝獨稱璽,專用玉材。相傳 秦始皇得 藍田玉,彫爲印,四周刻龍,正面刻 李斯所寫篆文“受命于天,旣壽永昌”八字。見 後漢書四八 徐璆傳 注。宋書 禮志五引 漢舊儀作“受天之命,皇帝壽昌”。歷代封建王朝以璽有“受命于天”文,爭以得璽爲符瑞。秦璽已亡,歷代自行鑄造,文亦有别。有關璽的沿革及傳述,見 明 陶宗儀 輟耕錄二六、沈德符 萬曆野獲編 秦璽始末、清 趙翼 陔餘叢考二十 楊桓傳國璽考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