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號-中華語文大辭典
僭號僭号ㄐ丨ㄢˋ ㄏㄠˋjiànhào1.〈書〉盜用帝王的稱號。[例]猶春秋吳楚之君~稱王,蓋誅絕之罪也(《漢書‧卷八十七‧揚雄傳下》)|朱一貴以康熙六十年四月~永和(清‧俞正燮《癸巳類稿‧臺灣府屬渡口考》)。2.〈書〉使用逾越本分的封號。[例]袁術~於九江,下皆稱臣(《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
僭號-辞源3
【僭號】㊀超越本分的封號。漢書八六 師丹傳 詔:“故 定陶太后造稱僭號,甚悖義理。”漢哀帝尊祖母 定陶王妃 傅爲 定陶共王太后,平帝立,廢太后號。㊁舊指與統治王朝對立而自己稱王稱帝。三國志 蜀 呂凱傳答 雍闓書:“蓋聞 楚國不恭,齊桓是責; 夫差僭號,晉人不長;況臣於非主,誰肯歸之邪?”晉書 王濬傳 桓溫表:“荷戈長騖,席卷萬里,僭號之 吳,面縛象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