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體 -中国文化史辞典
南朝宋元嘉年間(424—453年)出現的詩風。這一時期的詩風有所變化。西晉末年興起的枯燥無味的玄言詩至此逐漸告退,而表現自然美的山水詩興起。究其原因,一是晉宋時代江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為地主階級遊山玩水提供了物質條件;二是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使一部分失意文人寄情於山水;三是文人與佛教徒的交遊,使山水美景不斷成為創作動機的觸發點。講究對偶,雕琢字句,描寫細致,語言新奇,是元嘉山水詩的主要特點。第一個全力創作山水詩的詩人是謝靈運。他的作品意境幽美,語言清新。鮑照稱贊他的詩“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代表作有《石壁精舍還湖中作》、《石門岩上宿》、《入彭蠡湖口》等。然而他的詩往往留一個悟道明性之類的玄理尾巴,表現出玄言詩的殘餘影響,削弱了詩歌的形象性和完整性。除了謝靈運之外,顏延之也是山水詩的代表作家,不過,他好用典故,雕鏤過甚,字句晦澀,成就不大。前人把鮑照也算在“元嘉三大家”之內。他的一部分寫景詩確實寫得很好,但是,他的貢獻主要是在反映社會生活的樂府詩方面,代表作是著名的十八首《擬行路難》。元嘉山水詩扭轉了一度統治東晉文壇的玄言詩風,開創了山水詩派,擴大了詩歌的題材,豐富了詩歌的表現手法,對後代有較大的影響。
元嘉體-辞源3
【元嘉體】詩體名。顔延之 鮑照 謝靈運等,都是 南朝 宋 元嘉年間詩人,他們的詩風格比較相近,而又各具特色,後人稱之爲 元嘉體。見 宋 嚴羽 滄浪詩話 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