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爾千佛洞-中華語文大辭典
克孜爾千佛洞克孜尔千佛洞ㄎㄜˋ ㄗ ㄦˇ ㄑ丨ㄢ ㄈㄛˊ ㄉㄨㄥˋkèzī’ěr qiānfódònɡ佛教石窟。位於新疆拜城克孜爾鎮東南方。約在魏晉(西元三世紀)時始建,唐代(西元八、九世紀)逐漸停建。共有236窟,大部分塑像都已被毀,僅有74窟保存了部分精美的壁畫。除了表現佛教故事與教義的壁畫外,還有大量表現世俗生活景象的作品,為古代龜茲國的文化遺存。也作「克孜爾石窟」、「赫色爾石窟」。
克孜爾千佛洞 -中国文化史辞典
在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東南七公裏處懸崖上。開鑿年代約在東漢後期,共有洞窟二百三十六個。窟中塑像大部已毀,僅有七十四個洞窟中部分壁畫尚存。第三十八號窟有樂伎圖,或彈琵琶,或抱箜篌,或奏篳篥,或吹橫笛,姿態各異,形象生動。第一百七十五號窟有制陶圖、耕田圖,具體反映出當時生產情況。第十七號窟有本生故事畫三十八種。同時,石窟石壁有不少古代龜茲文題記。壁畫立體感強,線條富於力度,人物形象生動逼真。在布局上亦見特色,如洞頂遍繪菱形斜方格,方格內繪有人物,襯以花木鳥獸,構成一定內容,既獨立成圖,又與其他畫面有聯系,成為連環圖式壁畫。這些壁畫已曆一千七八百年,是研究新疆曆史的重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