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汉语大词典
入中宋朝地方政府向朝廷缴纳钱物称“入中”。
●宋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商人先入中粮草,乃诣京师算请慢便钱,慢杂钞及杂货。”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佑三年》:“己亥,诏三司,河北入中粮草复行见钱法。”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 -中国文化史辞典
《舊唐書·大食傳》記載,大食國於“永徽二年始遣使朝貢”,史學家一般把永徽二年(651年)作為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標志。傳入的路線,一路是從大食首都經波斯,過天山南北,穿河西走廊進入中原,即沿著古代“絲綢之路”而來。另一路是從大食渡印度洋到天竺,過馬六甲海峽到安南再到廣州、泉州,即沿著古代“香料之路”而來。伊斯蘭教在我國的流傳大致經過三階段:一、蕃坊時期。這一時期,許多阿拉伯商人來華經商,他們多是穆斯林,聚居在沿海城市的蕃坊,其中也有少數軍人和使節,此時伊斯蘭教尚未在中國產生多少影響。二、元明時期。此時進入教坊階段,穆斯林從僑民轉為中國人,為回族形成時期。三、清朝以來,穆斯林中的地主通過土地兼並,勢力增長,形成門宦制度,完成了伊斯蘭教的中國化。但該教傳入中國後一直沒有正式名稱,唐稱大食法,宋稱大食法度,元稱回回,明稱回回教、天房教,清初稱清真教。元明兩朝對伊斯蘭教及其信徒一般采取友好的懷柔政策,元代的賽典赤瞻思丁,明代的常遇春、胡大海、鄭和、海瑞等穆斯林都各有聲名留史。有清一代,對國內穆斯林基本上采取高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