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中国历史辞典
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文体。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用两句说破题目要义。“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下自“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段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叫“八股文”,也称“八比”。题目主要摘自《四书》,所论内容也要根据宋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不许作者自由发挥。这种形式死板的文体,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八股文 -中国文化史辞典
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所規定的一種文體。也叫時文、制義、制藝、時藝、四書文、八比文。始於明代,盛於清朝,直到光緒末年才廢除。這種文體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規定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的句數、句型也都有一定的規定。“破題”共兩句,說破題目的意義。“承題”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題的意義而加以說明。“起講”概說全體,是議論的開始。“入手”為起講後入手之處。“起股”、“中股”、“後股”、“束股”,才是正式的議論,其中“中股”是全篇的重心。在這四個段落中,每個段落又有兩股兩相排比對偶的文字,每股少則四句,多至二十句,合共八股,所以稱為“八股文”或“八比文”。八股文分“正格”(排比對偶為八股者)和“變格(排比對偶不是八股,而是六股或十六股、十八股者)兩類。每篇字數在三百字至七百字之間。八股文出題,都在《四書》、《五經》之中。故也叫“四書文”。八股文的內容,只許“代聖人立言”,不許考生自由發揮,不許超出《四書》、《五經》的範圍。對經文的解釋,也必須遵照官方規定的朱熹《四書集注》等書。無論內容還是形式,八股文毫無價值可言。它是選拔封建官吏的手段,只能起到束縛思想、摧殘人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