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識 -中国文化史辞典
佛教原稱耳識(聽覺)、鼻識(嗅覺)、舌識(味覺)、身識(觸覺)、意識(知覺和思維)為六識,瑜伽行派和法相宗增添了末那識(意根)和阿賴耶識(含藏),形成八識。前五識指人的感覺,以外界聲、色、香、味、觸為對象,第六意識相當於綜合感覺而形成知覺和思維,以世界為對象。第七識為第六識的根源,第八識為世界一切之精神本原,含有一切現象的“種子”(潛能)。整個世界由八識的作用所致,否認客觀世界的真實性。
八識-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八識ㄅㄚ ㄕˋbā shì佛教用語。瑜伽行派主張能認識外境或心境的八種功能。分別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其中意識和眼、耳、鼻、舌、身五識並起外,並能對心境起認識作用。末那識是構成執著的心理源頭。阿賴耶識主要功能是貯存過去所造的業力。八識一方面是生起認識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變現一切現象的主體。《成唯識論.卷二》:「等流習氣為因緣故,八識體相差別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