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關-辞源3
【八關】㊀指 函谷 廣城 伊闕 大谷 轘轅 旋門 小平津 孟津八關隘。東漢末 黃巾起義,旬日之間,四方響應,京師震動,漢王朝乃於八關皆設置都尉,加強鎮壓。參閲 後漢書 靈帝紀 中平元年“置八關都尉官”注及 後漢書七一 皇甫嵩傳。㊁佛家稱在家修行者應遵循的八條戒律。起世經七:“世間一切人衆,無多孝養奉事父母。……亦無多人修行布施受持六齋,亦無多人奉行禁戒守護八關。”詳“八戒”。
八關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八關齋ㄅㄚ ㄍㄨㄢ ㄓㄞbā guān zhāi關,禁閉之意,嚴禁不正當的行為,使之不犯。八關齋是佛教八戒法和齋法的合稱。八戒為:一、不殺,二、不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坐高廣大床,七、不著花鬘瓔珞,八、不習歌舞伎樂。齋法指過午不食。合此九條戒律,稱為「八關齋」。《增一阿含經.卷一六》:「持八關齋,閉塞六情,防制五欲。」也稱為「八關齋戒」、「八齋戒」、「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