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鋒-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八面鋒ㄅㄚ ㄇㄧㄢˋ ㄈㄥbā miàn fēng①形容人說話措詞圓滑,好像面面都有理。如:「這個人說話八面鋒,你是占不到便宜的。」②書名。清.李鑑堂《俗語考原.八面鋒》:「言面面銳利,發必有中也。宋人有《永嘉八面鋒》一書,為預擬程試答策之用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三五.子部.類書類一.永嘉八面鋒》:「十三卷,不著撰人名氏。……其書凡提綱八十有八,每綱又各有子目,皆預擬程試答策之用。」
八面鋒-辞源3
【八面鋒】㊀各箇方面攻擊的鋒芒。翰苑新書續集二三 宋 洪平齋(咨夔)通周太尉:“號萬人之敵,名在 伏波翰墨之塲;當八面之鋒,勇過 晏子樽俎之畧。”㊁面面俱鋭,無往不利。明文海二七三 鄭之玄 香雪山房敘稾:“夫以 仲聲之才,負八面之鋒,盡四聲之長,……何有於詩文之相格?”後多用以形容措詞圓滑,面面俱到,無往不通。㊂書名。全稱 永嘉八面鋒。宋史 藝文志補 集部 制舉類載錄此書,不著撰人。四庫提要 子部 類書類一攷證作者爲 宋 陳傅良。全書十三卷,凡提綱八十八,每綱又各有子目,皆爲預擬程式供試士答策揣摩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