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法-汉语大词典
六法1.谓规、矩、权、衡、准、绳。
●北齐刘昼《新论·适才》:“规、矩、权、衡、准、绳,六法殊形,而各有任。”
2.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谓绘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后以为中国绘画的总法则和代称。
●清姚鼐《题句容学博冯墨香小照》诗:“君实精六法,自摹山水乐。”
●林纾《跋戴文节遗墨》:“文节之精于六法,未必不有所授。”
●郁达夫《为霭民先生题经公颐渊画松》诗之二:“六法通灵力有余,暮年点笔势凌虚。”
3.佛教谓六法戒。其说不一,撮其要者有:
(1) 谓染心相触,盗人四钱,断畜生命,小妄语,非时食,饮酒;
(2) 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
(3) 谓不尊敬佛,为尊敬法,不尊敬僧,不尊敬戒,不尊敬定,不尊敬诸善知识。
4.佛教称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为“六法”。
●宋沈遘《章献皇太后忌日斋文》:“伏愿往凭六法,超脱五门。”
六法 -中国文化史辞典
我國古代品評人物畫的六項標准,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模移寫。(見南朝齊謝赫《古畫品錄·序》)後來也應用於山水、花鳥等畫科,成為繪畫的總法則和代稱。氣韻生動,為繪畫中的最高標准,就是人物的神情、體態行動,在畫面上都要有生氣,有風韻,一切都象活的有生命的東西,不是毫無思想感情,呆板拘滯的樣子。要達到這個標准,還須注意其餘五法。骨法等於人的骨格,在畫上就是輪廓的鉤勒,必須注意用筆,用筆的方法,有些是和寫字相通。應物象形是研究如何表現事物的形狀,必須畫什麼像什麼。隨類賦彩是依照自然的顏色在畫上著色,必須恰如其分,不能亂用。經營位置就是構圖,畫面上如何安排,必須苦心經營,大小遠近、主客前後,必須十分恰當。傳模移寫(一作傳移模寫),就是用各種方法臨摹古人的作品,以便研究古人的技法,吸收民族的傳統。六法包舉全面,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