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義 -中国文化史辞典
詩經學術語。《周禮·春官宗伯·大師》以風、賦、比、興、雅、頌為六詩。《詩·大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但對其解釋稍有不同。據唐孔穎達解說:“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詞耳。大小不同而得並為六義者,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說明風雅頌是按樂曲的不同而分成的三種詩歌類型,賦比興是表現內容的手法。“賦”是鋪陳敘述的意思;“比”是用一事物給另一事物打比方;“興”是感物起興,即借助他物以引起所詠唱的事物,多用在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也有人認為“六義”是六種詩體,如章太炎《國故論衡·六詩說》。
六義-中華語文大辭典
六義六义ㄌ丨ㄡˋ 丨ˋliùyì指《詩經》中風、雅、頌、賦、比、興六者。風、雅、頌為《詩經》的三種體制,賦、比、興為《詩經》表現內容的三種方法。也作「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