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詔-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六詔ㄌㄧㄡˋ ㄓㄠˋliù zhào詔,蠻夷的王或首領。六詔指唐代西南夷六個部落的總稱。在今四川及雲南二省交界地,即蒙巂、越析、浪容、邆睒、施浪、蒙舍(蒙舍處最南,也稱為「南詔」)。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蠻子朝〉:「西南六詔有遺種,僻在荒陬路尋壅。」宋.陸游〈晚登橫溪閣〉詩:「瘴霧不開連六詔,俚歌相答帶三巴。」
六詔-辞源3
【六詔】唐時,我國西南部的少數民族稱王爲“詔”。當時有 蒙嶲詔 越析詔 浪穹詔 邆睒詔 施浪詔 蒙舍詔,合稱六詔,其地在今 雲南及 四川西南部。參閲 文獻通考三二九 四裔六。唐 開元二十六年後,蒙舍詔併吞其餘各詔,史稱 南詔。見 舊唐書一九七 南詔蠻。後來泛稱 雲南爲六詔。清詩别裁六 陸元輔 送文介石學博歸滇南:“三江日月孤臣老,六詔風煙萬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