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嘲熱諷-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冷嘲熱諷㊣ㄌㄥˇ ㄔㄠˊ ㄖㄜˋ ㄈㄥˋlěng cháo rè fèng釋義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諷刺。如:「她宛如刺蝟,一旦惹上她,準會對你冷嘲熱諷一番。」亦作「冷譏熱諷」。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08883冷嘲熱諷備註頻14書中國成語大辭典、簡明實用成語辭典、成語辭典、實用成語辭典(1)(2)(2)、活用造句辭典(成語部分)、中國成語大辭典、遠流活用成語辭典、成語分類辭典(上)(下)(上)、活用成語分類辭典(上)(下)、成語辨正辭典、中國成語大辭典、成語大辭典(上)(下)、漢英對照成語辭典、成語典號FL00000030888
冷嘲熱諷-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冷嘲熱諷㊣ㄌㄥˇ ㄔㄠˊ ㄖㄜˋ ㄈㄥˋlěng cháo rè fèng冷言冷語冷言冷語、冷嘲熱罵義正辭嚴義正辭嚴冷譏熱諷冷譏熱諷、冷嘲閑諷冷嘲閑諷、冷嘲熱謔冷嘲熱謔釋義形容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諷刺。※語或本清・袁枚《牘外餘言》。△「冷言冷語冷言冷語」、「冷敲熱罵」、「熱唱冷嘲」典源※清・袁枚《牘外餘言》昭公①元年,楚公子圍②為虢③之會。其時子圍篡國④之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晉大夫七嘴八舌⑤,冷譏熱諷,皆由于心之大公也。其時嘿嘿者,惟向戌之老奸、樂王鮒之幸臣耳。君子于此,可以觀人。我不惡樂王鮒,而惡向戌;一真小人,一偽君子也。注①昭公:魯昭公(?∼西元前510),春秋時魯國國君。②楚公子圍:即楚靈王,名圍,春秋時楚國國君,生卒年不詳。魯哀公二十八年,弒其君郟(ㄐㄧㄚˊ)敖自立為王。③虢:音ㄍㄨㄛˊ,春秋國名。魯昭公元年,楚公子圍和向戌等人會於此。④篡國:以不當手段奪取國家君位。篡,音ㄘㄨㄢˋ。⑤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雜,議論紛亂的樣子。見「七嘴八舌七嘴八舌」。典故「冷嘲熱諷」原作「冷譏熱諷」。春秋時楚國公子圍篡國弒其君郟敖自立為靈王這件事,人盡皆知,並且都覺得氣憤不平。而晉國大夫們也對這件事議論紛紛,言語尖酸、刻薄,帶著嘲笑和諷刺的意味,這是因為他們有顆公平無私的心。「冷嘲熱諷」與「冷譏熱諷」意同,用來形容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諷刺。用法義形容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諷刺。類用在「言語譏諷」的表述上。例①這些冷嘲熱諷的話,讓我聽了難以忍受。②這篇文章針對時事冷嘲熱諷,筆鋒十分犀利。③只要有人不順他的心,他就會冷嘲熱諷地批評對方。④這個犀利的評論家,總是以冷嘲熱諷的筆調批評時事。⑤對於別人的困難,我們應該要耐心幫助他,不能對他冷嘲熱諷。⑥老王經常冷嘲熱諷地批評初學者,完全忘了他曾經也一竅不通。⑦小明善嫉,對於別人的成就,不但不能欣賞,反而冷嘲熱諷,批評別人。辨似同「冷嘲熱諷」及「冷言冷語」都有言語中帶諷刺意味的意思。異「冷嘲熱諷」側重於尖酸的嘲笑與譏諷;「冷言冷語」側重於冷淡的態度與言辭。冷嘲熱諷冷言冷語辨似例句〇ㄨ這個犀利的評論家,總是以~的筆調批評時事。ㄨ〇他一不高興就板著臉,對人~的,任誰都受不了。